9月9日,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人民大会堂传来喜讯上海体育学院的项目《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建立运动康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表彰。这是学校在该奖项上的突破。

近年来,像这样在国家层面的突破,这并非第一个。2010年以来,学校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项目首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乒乓球学院、中国武术博物馆、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英文版《运动与健康科学》杂志等一批重特大项目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沿。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中,上海体育学院并不是一所以规模见长的综合性大学,然而,却创造了新中国体育高等教育的一个又一个巅峰,率先走在了探索中国体育高等教育的前列。

对于高校来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是办学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也是高校党委必须明确回答好的两个根本性问题。

在对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回答中,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交出了一份国家满意、师生满意、社会满意的答卷。校党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确立了“为了师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和“让每个学生的成才成为可能”的工作理念;聚焦“发展、质量、特色”,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的目标愿景;以创新驱动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抓手,确立了深入实施“高峰”“高原”、人才强校、协同创新和国际化办学的战略部署。

学校党委不断将这些核心理念、目标愿景和战略部署融入办学实践中,加强对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让学校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没有科学的党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一流的党建才能引领一流的发展。这是一条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党委书记戴健在总结上海体育学院62年来尤其是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办学经验时说。

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海体育学院将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关键点来抓,将抓团队与抓梯队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办学治校能力;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注重通过岗位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后备干部队伍。

一是向学习要理论视野,学校党委确立了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干部队伍的目标,构建了由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层领导干部政治学习、广大教职员工政治学习构成的多元化、全覆盖的政治理论学习体系;二是向创新要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发挥干部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建设“创新型党组织”;三是向服务要宗旨形象,学院党委制定了《关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不断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融入学校中心工作中。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五位一体地整体推进。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围绕“中国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加强思想建设,牢牢把握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制定了《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活动方案》,通过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组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切实解决“”问题,党的形象和党员形象得到提升;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际交流,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

习强调,“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然而,基层怎么抓、基础怎么打才能筑就坚实的基石?上海体育学院有自己的独特妙招在党建实践中,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嵌入式党建”模式。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党组织,由7名党员教师组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支部,却在为冠军们做“科研保姆”。北京奥运会期间,支部书记史芙英带领几名党员学生,主要负责中国网球队的跟队技术服务;支部中的戴金彪老师同时在为中国羽毛球队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服务。运动员们取得的出色成绩,都离不开这个基层党支部的辛勤努力和默默支持。2011年,史芙英荣获“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近年来,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科技服务团队成果斐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等一系列奖项和称号。

体育科技服务团队的力量源自何处?或许,另一个奖项确切回答了这个问题2012年6月,该团队直属党支部荣获上海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该支部的案例也荣获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创新争优主题活动最佳案例奖。

参与科研的教师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为做好团队的党建工作,校党委将支部建在这支科研团队上,并以运动项目为单位成立若干个党小组。在学校党委指导下,在党员带动下,团队形成了“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团队党支部、各党小组通过提倡学术民主,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宽松环境等工作,增强了团队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和科研工作者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组织是旗帜,党员是标杆。如何让小标杆飞扬起大旗帜?上海体院的做法就是“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世博会期间,学校党委构建起了世博党建联建组织架构:建立了世博志愿者临时党委,下设2个临时党总支和18个临时党支部,以党委开展的“岗位、责任、奉献”世博先锋行动为主线,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志愿者服务全程。

2010年9月,在上海市委“创先争优 世博先锋行动”表彰活动中,上海体育学院师生收获了诸多荣誉:世博志愿者临时党委获“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1人被特记“嘉奖”,数十人荣获各类表彰和荣誉称号,体现了良好的“体院形象”。

“服务”既是高校党组织的宗旨体现,也是发挥大学功能的基本要求。2014年4月,学校颁布《关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多年来,学校正是科学而准确地把握了“服务”这一关键词,党建效果才得到了良好体现,提升了学校“体育报国”的使命感,在服务社会中作出了“体院贡献”。这也是学校社会责任报告受到社会好评,连续6次12年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的最好注解。

服务竞技体育。2010年和2012年,学校两个项目“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竞技体育对抗性项目制胜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学校科研人员共参与了32项重大奥运科技攻关课题,涉及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拳击、击剑等多个项目,科研支撑助力中国体育代表团辉煌战绩。这是长期以来科研服务“奥运争光计划”,服务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成果体现。

服务全民健身。2004年5月,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落成,开设了国内第一条“市民体质在线”和“上海市民健身热线月,由陈佩杰教授领衔的“上海市民体质网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10月,由学校和杨浦区合作编写的《社区居民健身指南》丛书付梓出版,是国内首套系统指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的系列丛书;2014年1月,由戴健教授主编的《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蓝皮书。所有这些,都是学校学科建设紧紧围绕国家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问题,服务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成果体现。

服务体育产业。2009年11月,以体育知识科技创新中心为定位,为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建成了国内首家体育类大学科技园;201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科网”在科技园正式上线,探索建立体育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与杨浦区政府合作共建科技园五环园区,打造“一体两翼”大园区格局。这是学校充分调动和整合自身资源,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国体育产业的有效举措。

服务国家战略。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启动了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教育部东西部对口支援工作;与楚雄师范学院达成并不断深化落实合作协议;捐建了都江堰市灌口中学塑胶球场,并与都江堰市教育局就双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成合作意向。这是学校长期以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体现。

服务竞技体育发展、服务全民健身事业、服务体育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学校建校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矢志不渝的时代责任,是勇担报国使命,服务体育强国战略发展,主动回应党中央“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号召的使命选择。

上海体育学院将一如既往,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广泛凝聚起服务体育强国的力量,承担起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以服务求发展,努力让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愿景在服务社会中熠熠生辉。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